将在河南郑州举行。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与经济强省,备赛热潮早已席卷南粤大地。
在广东,116名选手组成的代表团将出征全部106个项目。全国技能大赛开战在即,为何广东敢“全项目出击”?连续多日,记者走进广东多个赛项备赛现场发现,这支涵盖17至51岁的队伍,不仅是广东技能实力的集中展现,更折射出“全民参与竞技能、技能赋能兴产业、生态筑巢引才聚”的技能强国新趋势。
其中,佛山三位选手刘少铭、陈业鑫、叶宏亮将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焊接、西餐、盾构技术3个项目的角逐。
从企业车间一线到校园技能基地,从传统制造到新兴起的产业,广东正以赛事为纽带,激活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一池春水”,为全国技能人才发展提供“广东样本”。
“以前觉得技能比赛是少数高手的‘竞技场’,现在身边不少同事都主动报名企业内部选拔赛,大家比学赶超的劲头特别足!”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职工邓安的感受,道出了广东技能竞赛“全民参与”的新态势。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备战期间,广东打破身份、年龄、职业限制,构建起“企业选拔+院校推荐+社会招募”的多元化选手选拔体系,让技能竞赛从“精英舞台”走向“大众练兵场”。
在企业层面,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率先掀起参赛热潮。广汽集团、TCL、树根互联等企业将技能竞赛纳入员工培养体系,通过内部选拔赛、岗位练兵赛筛选优秀选手,仅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就有近百名职工参与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等项目的内部比拼;中小企业也积极做出响应,深圳市轻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白云区江高迪柯狐服饰商行等企业主动推荐职工参赛,将赛事作为提升员工技能的“培训课”。
此次广东代表团中,国赛精选项目参赛选手企业职工占比超50%,涵盖一线操作工、技术骨干、企业讲师等多个群体,其中既有扎根行业多年的“老工匠”,也有刚入职不久的“00后”新秀。
在院校领域,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成为参赛“主力军”。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州市技师学院等院校将赛事标准融入日常教学,组建备赛集训队。
深圳技师学院工业设计技术专业学生黄君豪表示,“在校的第一年就有技能竞赛启蒙课,大家都以参赛为荣,不少同学还主动对接企业项目打磨技能”。
此外,社会群体参赛热情持续高涨,健身教练黄会超、育婴讲师卢珊珊等社会从业者主动报名国赛精选项目,推动技能竞赛覆盖健康服务、家政服务等民生领域,形成“企业职工争着赛、院校学生比着练、社会人才主动闯”的全民参与格局。
“本届大赛,广东呈现参赛项目全覆盖。”广东省代表团领队、广东省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叶磊介绍,116名参赛选手来自广州、深圳等10个市45家单位,年龄跨度从17岁至51岁,充分彰显广东技能人才终身培育特点。
“赛场的训练内容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完全匹配,我在备赛中攻克的工业数据跨平台流通难题,已经应用到服务制造企业的实际项目中。”树根互联参赛选手郑飞的经历,正是广东“以赛促产、技能赋能”的生动写照。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备赛过程中,广东始终紧扣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设置训练内容,让技能竞赛成为破解产业升级痛点、激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金钥匙”。
在广东,技能正如同一束束明亮的光,照亮了无数人的职业发展之路。从繁华都市到乡镇村落,从传统产业到新兴领域,技能提升的触角广泛延伸,为劳动者提升技能、实现就业增收搭建起坚实的桥梁,也为产业升级和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技能创新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心剂”。广东省机械所参赛选手黄波围绕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项目,将数控加工虚拟仿真、机器人编程调试等训练成果转化为企业产线优化方案,助力合作公司制作效率提升20%;广州风神邓安团队在备赛中总结的“工业机器人故障快速诊断法”,应用于车间日常运维后,设备停机时间缩短15%。截至目前,广东备赛团队已累计将30余项赛事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实际应用方案,覆盖工业互联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
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与民生服务业,技能升级推动产业高水平发展。TCL参赛选手李展聚焦人工智能工程技术项目,将深度学习模型设计训练与企业AI平台建设结合,助力工厂处理周期优化30%;万乐药业选手周日健针对药物制剂项目开展的数智化仿真训练,为企业注射剂生产的基本工艺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广东技能代表团的强劲备赛实力,源于全省持续优化的技能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广东技能人才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广东有7.1万家规上工业公司、7.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每4台新能源汽车就有1台“广东造”,全球七成以上消费级无人机产自广东,这些都是广东技能人才发展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广东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文化培育,构建起“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院校支撑、社会参与”的技能生态体系,让“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用技能”成为社会共识,为技能强国建设筑牢根基。
政策保障为技能生态“立柱架梁”。广东先后出台《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建议》《广东省“技能照亮前程 人才赋能产业”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一系列政策红利,极大激发了“技能成才”的积极性。
随着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的落地、升级,广东实现技能人才培训、评价、使用、激励各环节的政策集成和机制贯通。如今在广东,“学技能能成才、凭技能好就业”成为普遍认知。深圳技师学院珠宝加工项目教练胡凡表示,“慢慢的变多年轻人主动报考技能专业,家长也从‘不理解’转变为‘全力支持’”。
从全民参与的竞赛热潮到赋能产业的技能突破,从完善的生态体系到深入人心的技能成才,广东在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备战中的实践,勾勒出技能强国建设的清晰路径。
随着大赛的临近,广东选手们正带着企业的实战经验、院校的专业积淀和团队的协作力量整装待发。他们不仅要在赛场上展现“技能粤军”的风采,更要将赛事淬炼的技术与经验带回产业一线,为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正如记者走访时广东参赛选手们所说:“赛场的终点,是产业生产的起点。我们期待用技能为广东的产业升级添砖加瓦。”
佛山代表团焊接、西餐、盾构技术3个项目将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
焊接是金属基础加工技术,也是关键工艺过程,大范围的应用于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和管道、航空航天、船舶、桥梁、工业与民用建(民用建筑)等领域。焊接项目要求选手能够读懂技术图纸要求,熟悉焊接规定要求,了解不一样的材料的焊接特点,熟练掌握各种电弧焊接技能,操作焊接设备做低碳钢、不锈钢、铝等材料的焊接。选手还应掌握焊接作业安全和个人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并严格遵守安全和个人健康防护相关规定。
烹饪(西餐)项目是指根据健康和安全法规制作菜单,根据不同类别的食材制作菜肴。竞赛中对选手的技能要求最重要的包含:根据食谱和标准,准备、加工、烹饪、呈现菜肴;根据模块标准和给定准则创新和测试菜谱;根据标准准时出菜;掌握标准西餐制作技能;制定均衡营养菜单;按照给定的模块标准估算成本并合理的安排预算;掌握食材订购和挑选知识;格外的重视并严格确保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熟练并安全操作厨房设施设备;能够有计划地合理的安排厨房管理及菜肴制作工作,进行高效的工作及时间管理并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沟通。
盾构技术是指按照规范要求对盾构机/TBM进行模拟操作,故障诊断与处理,电气系统模块设计、装配、编程与调试,液压系统模块设计、装配与调试的竞赛项目。
重点比拼在盾构/TBM设备模拟操作、故障诊断与处理、电气系统模块设计、装配、编程与调试、液压系统模块设计、装配与调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参赛选手需完成盾构/TBM设备的模拟操作、系统搭建与调试等关键任务操作,涵盖盾构/TBM两种机型模拟操作、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电气系统模块设计、装配、编程与调试、液压系统模块设计、装配与调试等关键模块。
通过比赛强化参赛选手在盾构装配运维和系统调试方面的实操能力,推动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装备领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